“節約用水,每一天”
“什么是人類以及所有生物存在的生命本源,什么是破解新老水問題的關鍵舉措,什么是河長制,我們怎樣節約用水,大型水庫的容量在多少立方米以上,什么是防汛,水資源保護包括哪些內容……市民朋友們答對有獎勵啊!”
3月22日,西寧市新寧廣場上彩旗飄揚,展板林立。隨著工作人員的講解,過往的人群紛紛駐足,吸引到了猜字謎、有獎知識問答、水法解讀的活動中,了解我省水情、涉水法律法規、以及我省水生態建設、水資源管理等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水生態保護知識。
當天是第二十七屆世界水日,第三十二屆中國水周,我省各地的宣傳活動也同時拉開帷幕。據悉,聯合國確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傳主題是“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我國紀念世界水日和開展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是“堅持節水優先,強化水資源管理”。
為了讓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的宣傳活動更加深入人心,省水利廳組織11個部門,市水利局5家單位,6家省級部門和青海大學等相關單位走上街頭宣傳相關的法規和水生態的知識,讓更多人加入到節水行動中,增強全民惜水、節水、護水意識,形成全社會關愛水資源、節約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
中午的新寧廣場天氣轉暖,聚集的人越來越多。一排排有獎知識問答的條幅前圍攏了三五成群的市民。王女士看到有幾道自己知道的答案,立刻跑上前去作答。工作人員判定答案正確后,將紙巾、牙膏等生活用品和相關的知識手冊、水管理法規等宣傳材料送給她,希望她將保護水,節約水的理念傳遞給更多的人。
“節水優先”是黨中央從保障我國水安全、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如何堅定不移貫徹“節水優先”,關鍵是進一步增強對“節水優先”重要性的認識,廣泛發動社會各界的力量,激發節水內生動力,形成推進工作合力,逐步建立起政府調控、市場引導、公眾參與的節水新格局。
的確,全世界水資源日益匱乏,為了不讓水變成繼石油之后的新危機,不讓人類看到最后一滴水成為自己的眼淚,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樹立節水意識,創新節水方法。在生活中讓“龍頭開一半”,讓人人做到“節約用水,每一天”。
我省地處三江源頭,生態地位重要,水資源總量為629.3億立方米,每年向下游輸送近600億立方米的源頭活水,惠及下游20個省區和5個瀾湄流域國家,是我國乃至東南亞的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由于受特殊的區位條件制約,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干旱缺水始終是省情的基本特點,全省大型控制性調蓄工程少,留不住水、調不動水、用不到水的問題十分突出。
只有貫徹落實“節水優先”方針,強化水資源管理,才是保護“中華水塔”,履行青海責任,保障國家水安全的歷史擔當,更是我省破解水資源短缺制約“瓶頸”,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奮力開創“一優兩高”新局面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我省堅持以“節水優先”為統領,聚焦既管好“盛水的盆”又管好“盆里的水”,統籌解決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問題,勠力同心、真抓實干,為開創新青海建設新局面注入了“源頭活水”。
省水利廳廳長張世豐說,節約用水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需要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的廣泛參與。要通過各種新聞媒體和新興傳播渠道,深入開展節水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水情的認識,引導形成良好的用水習慣,使愛護水、節約水成為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形成“浪費水可恥、節約水光榮”的行為規范和社會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