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開展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 明察暗訪哪些問題“浮出水面”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環保執法檢查中發現河水發臭,按公示牌撥打河長電話,竟然“查無此人”。這是近日發生在江蘇省人大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中的一幕。此次執法檢查,是全國人大常委會2019年監督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年度監督工作重點。
實地檢查從南京開始。執法檢查第一組分頭赴基層、到一線明察暗訪,一些地方水污染防治浮于表面的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
檢查組一行來到南京江寧開發區曹村橋排污點,剛下車,一股惡臭就迎面撲來,附近不到百米,就是一處居民小區。檢查人員立刻撥打了河長制公示牌所留的責任單位——南京市秦淮河河道管理處電話,但一直無人接聽。檢查人員又撥打了另一責任單位——秣陵街道辦事處電話,接線人員卻表示“沒有領導的聯系方式”。
隨后,檢查組對水體取樣后,立即決定前往秣陵街道辦事處了解情況,結果獲悉,這位“河長”已調走,公示牌還未及時更新。對此,檢查組也現場提出了意見:首先針對黑臭水體問題,下一步的打算是什么?為什么公示牌沒有具體明確責任到人,而是留了辦公電話?
秣陵街道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盡快升級污水處理設施,滿足污水處理需求,盡快關閉臨時處理點,并盡快對標志牌作出整改。另據記者了解,本月8日,南京江寧區已經下文要求河長制公示牌進行整改,不再留固定電話。而了解情況后,檢查組決定近期再組織“回頭看”。
在18日下午舉行的五級人大代表座談會上,江蘇省人大代表、水利部水文儀器及巖土工程儀器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副總工程師張玉成上來就開門見山說問題。她說:“法律要求水質信息公開,我上網查了一下,確實是有,但是目前格式混亂,各個區報上來的不一樣,還有的公布出來的就是一個簡單的WORD文檔,也未見公章,我覺得這個數據的公信力會讓人產生質疑。”
張玉成發現南京各個區的確都做到了信息公開,但有些區僅僅上傳了一個文檔,甚至由于格式不兼容等問題,點開就是一堆亂碼,顯得很沒有“誠意”。“建議要有信息公開的辦法,或者實施細則,這樣就規范起來了,大家都一樣。如果向社會公示,按道理是一個可信的數據。這次我在網站上還看到了,某個區以區水利局的名義,點進去,表頭叫做自檢數據,落款是某某水廠、某某公司,我覺得這個也不可取。”張玉成說。
南京市人大代表、秦淮區市政設施綜合養護管理所代理所長陸兵認為,“治水”要有耐心有系統性思維,特別是要克服政績工程的浮躁心態。他舉了身邊真實的案例:為了不讓污水下河,把排口給堵住了,導致老百姓家里被淹。他說:“在基層我們感覺需要時間、需要嘗試,還需要去觀察過程,因為簡單的結果如果不能長效,可能會有更多的問題。我們在選擇治理技術的時候,當時就是這樣,有幾千家公司跑到單位來介紹技術。”
座談會上,人大代表們紛紛圍繞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水污染問題提出了意見建議。另外,記者還注意到,就在執法檢查開始的當天匯報會結束后,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對與會南京市政府部門有關負責人進行了水污染防治法的“閉卷考試”,相關負責人表示,吃透弄通法律法規和文件精神,是“依法”開展檢查的重要前提。這也正是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與黨委政府的環保督察、部門的工作檢查有所區別的地方,檢查重點更多要關注法律制度的實施情況和執法方面存在的問題,而不是簡單地停留在工作層面。比如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龍翔就水污染防治有關法律法規在南京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建議在相關法律法規中增加“禁止向水體、水污染治理設施排放有毒危險廢物”條款,并設置相應的法律責任,扎緊制度籬笆,大力打擊此類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