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亞農民愛上“中國飲料”
位于赤道以南、非洲東部的坦桑尼亞,距離中國的直線距離超過8000公里。雖然相距遙遠,但在坦桑尼亞的莫羅戈羅省,當地百姓跟中國老百姓一樣,喜歡喝豆漿,并將其稱作“China Drink(中國飲料)”。品嘗過豆漿的當地孩子們都會興奮地跑到媽媽身邊,喊著再要一杯!
豆漿香醇濃郁,而且營養豐富,之所以受到當地農民歡迎,不僅是因為味道好,更重要的是能帶來收益。
據了解,東非地區受阿拉伯地區、印度的影響,也有種植豆類的傳統,但過去普遍種植的是鷹嘴豆、豇豆等,沒有種過黃豆。當地農民開始種植黃豆,始于2021年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小云團隊與莫羅戈羅省政府合作開展的“小豆子 大營養”玉米套種大豆項目,并選取4個示范村、100個示范戶進行試點。
“我們的重點是要通過推廣豆漿來推動農民種植大豆,然后和兒童營養相聯系,用末端市場的拉動來帶動種植。”李小云向本報記者介紹,這僅僅是個開始,目的是測試一下市場需求。事實證明,當地人對豆漿接受程度很高,有兩個村已經開了豆漿餐廳。
李小云說,從長遠來看,像我們中國這樣的國家,一年就進口大豆好幾千萬噸。等當地的大豆種植形成一定規模后,不愁賣不出去。
其實,“小豆子 大營養”是“小技術 大豐收”項目的升級版。“小技術 大豐收”項目是李小云團隊自2011年開始在莫羅戈羅省開展的玉米密植增產示范項目,讓當地玉米產量提高了三倍以上。
回憶十幾年前初到當地,李小云坦言,在非洲開展工作其實很難,在那里干一年相當于在中國干十年,主要是因為當地農民并不知道技術能帶來什么。李小云團隊第一年選取了100個農戶試點,但實際采用的只有一戶。好在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2017年,“小技術 大豐收”推廣到了1000個農戶。
“項目是載體,我們在實地示范中國的發展經驗。”十幾年來,李小云團隊每年都要前往莫羅戈羅省五至六次,每次待上數天,只為將中國的農業和減貧發展經驗帶給當地農民,幫助他們提升土地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并改善營養水平,推動當地減貧。
今年參加坦桑尼亞農博會時,項目受到了當地農民代表、農業企業家和政府官員的高度贊賞。精耕細作、合理密植也成了當地政府主要推廣的種植技術之一。
除了政府層面,農大還為當地培養了20多名博士和碩士,其中有兩人成了基層政府的最高行政官員。十幾年間,當地已有三四百人來中國參加短期培訓,其中有省長、副省長等行政官員,也有當地的農民。目前,中國農大和莫羅戈羅省政府建立了一個工作專班,專班負責人是當地負責農業水利的副行政長官,雙方通過不同形式定期開會,每年制訂工作計劃和評估項目,形成了緊密的能力建設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