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是最像茅臺的公司了,農夫山泉,急速崛起的飲用水和飲料龍頭
某賣方做了一個大眾品消費企業2023全年業績預測,咱們仔細看一遍不難發現,絕大多數大眾消費品業績都是不好的,稍微好一點的基本都是To B的,比如日辰、寶立、仙樂、立高、千味等,但這里面也有少數To C的企業表現非常亮眼,典型如農夫山泉。
不過,農夫山泉并不是2023年才業績好,人家近幾年業績一直都很好很穩定,即便是在疫情三年期間。因此,雖然農夫上市后的估值一度高得讓人懷疑人生,但經過幾年業績增長,現在基本算是消化得差不多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即便身處香港市場,但市值卻并沒怎么跌,估值的消化基本全靠業績增長。
一家有農夫精神的企業
關于農夫2023年的表現,不出意外,以東方樹葉為代表的茶飲料應是最主要的業績貢獻引擎。
關于東方樹葉,《價值事務所》已經夸過農夫很多次了,公司很早就洞察到天然健康是茶飲料未來的消費趨勢,因此,早在10幾年前便推出了東方樹葉,可惜那時候無糖茶的風口沒來,大家的心頭愛還是加了一大堆糖和添加劑的冰紅茶,以至于東方樹葉一度被列為最難喝飲料Top5。
2011年推出,直到2018年,東方樹葉的營收才做到4億體量,但公司一直沒放棄,即便虧損(體量太小,無法發揮出規模效應,整體來看是虧錢的),公司也一直在投入。市場方面,根據《價值事務所》的渠道調研,東方樹葉之前雖然一直沒啥動靜,但鋪市動作一直沒有落下,鋪市率與茶Π接近(2016年吸取東方樹葉教訓推出的有糖茶品種),一直養在終端。
而研發投入更不必多說了,東方樹葉是正兒八經的零添加且還使用了透明包裝,其實這點很難,我們看現在市面上的無糖茶,國產產品中不少是加了香精的(這里所長不點名了,大家可以自行比對配方),用的就是全封閉式包裝(因為純茶技術不到位很容易變色),所以,農夫山泉的東方樹葉其實是一款很難能可貴的產品。
2023H1 在東方樹葉的帶動下,茶飲料業務收入同比+59.8%至53億元,增速超過2022年同期(2022H1 同比+51.6%)。根據相關機構的調研數據,農夫山泉下半年的情況好于上半年,預計2023年全年茶飲料收入會同比增長80%左右至125億。
嘖嘖,牛叉!
百億單品是個什么概念,可能大家還不太清楚,目前市面上大單品的天花板是320億左右,奇跡創造者是可口可樂,可口可樂1979年就進入中國,發力時間比所有人都早,已經把銷售渠道做的比毛細血管還細了,它的品牌知名度也不用說,所以,基本可以將可口可樂視作是飲料行業的天花板。
畢竟一款飲料賣3元,要達到300億的體量,那就要賣100億瓶,國內有一億人是高頻消費用戶的話,那么大概每人平均三天就要買一瓶。這個滲透率和消費頻次已經非常恐怖了。
超300億的大單品,除可口可樂外就還有一個蒙牛的特侖蘇,然后就是四個200億級單品,三個都來自伊利,余一個給了紅牛,紅牛和可樂都是含咖啡因的成癮性產品,剩下的牛奶都是剛需。
100億到200億之間,就是農夫山泉水(不過2023年應該超200億了)、怡寶、伊利金領冠、伊利優酸乳、飛鶴星飛帆、娃哈哈AD鈣奶、旺仔牛奶、蒙牛純甄、百事可樂、康師傅冰紅茶等。
元氣森林這幾年勢頭如此強勁,公司2023全年營收大概也就在80-90億的樣子。
如今,農夫的東方樹葉+茶Π便能達到120億級別,最恐怖的是,這塊業務還處于超級成長期,按現在的趨勢,以后突破200億問題不大,甚至東方樹葉單獨突破200億,都是極有可能的。
一方面,東方樹葉當下在國內的爆發并非全國同步,還存在一個不同區域市場“發展不均”的問題,待以后國內經濟持續增長,大概率會像隔壁日本一樣,全國全面爆發;另一方面,相比白水,無糖茶更有味道,可以完完全全作為水的替代品,因此很多嘗鮮的消費者在接受產品之后復購率大幅提升,像所長本人就是連續多年不喝水只喝茶的典型代表。
茶π雖然增速不如東方樹葉,但增長也還是比較強勁的,畢竟茶π屬于低糖的果茶,口感又不輸現制果茶,零售終端定價才 5 元,對比奶茶店的不少粉兌果茶其實更具性價比。
此外,公司的包裝水增速一直也保持穩定,相關機構預計2023年收入能同比增長10%左右到202億,從而成功晉級國內200億超級俱樂部,所長上面列出的200億大單品圖要新添一個農夫山泉水了。
加上2022年投產的廣西大明山水源地,農夫山泉目前擁有遍布全國的12處優質水源地,水這個品類本質上其實很難做出差異化來,所以,其實拼的就是營銷和成本。
有機構做過測算,如果在水源方圓500公里內銷售,瓶裝水可以獲利頗多,但一旦超出這個范圍,油費、過路費、損耗等等加起來,一瓶礦泉水的終端售價必須要在兩塊五以上才能盈利了。農夫有遍布全國的12處優質水源地,而競爭對手恒大冰泉的水源只有吉林長白山,昆侖山水源只有青海省昆侖山,西藏 5100水源只有西藏唐古拉山脈,稍微厲害點的百歲山水源也只有廣東惠州羅浮山脈、廣東從化鰲峰、江西宜春宜豐清水橋、成都浦江,同農夫山泉比起來,就只能是小巫見大巫。這就是農夫的水可以集體賣2元,而百歲山、昆侖山、恒大冰泉至少都要賣三元的核心原因所在。
此外,農夫的“我們不生產水,我們是大自然的搬運工”的廣告語確實也非常深入人心,在絕大多數同時出現怡寶和農夫的場合下,包括所長在內的很多人基本都會選擇農夫。農夫山泉還從專業度破局,通過推出不同規格的天然水、天然礦泉水、武夷山泡茶水、嬰幼兒用水面向不同的消費場景,從而不斷增加自己的品牌輻射半徑,同時也拉高了產品價格帶。
展望未來,包裝水基本可以視作能賣一輩子、利潤不菲、越賣越多(逐漸取代因管道老化不能喝的白開水外加渠道進一步下沉)、還沒有對手且可以隨著居民錢包里的錢增多而適當進行消費升級(如兩元水升級為三元長白雪),因此,只要農夫山泉的管理層不作死,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永續性增長模型”。
而在茶飲料和包裝水兩大王牌業務外,公司的功能飲料、果汁也都有不俗的增長。按照機構的預測,預計公司功能性飲料2023年收入同比+20%左右至47億,果汁則同比+20%左右至29億,公司的農夫果園也好、尖叫等功能性飲料也好,能維持比較長的生命力,是因為公司在做產品的時候,并不是抱著爆款的心態而是立足長遠在做,就好比東方樹葉一樣,公司真心是和他的名字一樣,以一個農夫的心態慢慢在養育自家的產品,旗下的諸多產品,不論口感還是包裝設計,整體來說都是比較超前的,并且不斷煥發產品的鮮活度。比如尖叫現在也在做新一代消費者宣傳,一直沒有停止過煥發活力。
換句話說就是,農夫山泉當下的四大業務,茶飲料、包裝水、功能性飲料、果汁,每一個都還沒有碰到天花板,每一個都還有不俗的動力,在這四大板塊的合力下,2023全年,相關機構給出營收、利潤雙雙20%+以上的增長預測。
而在這四塊業務外,公司也像當年培育東方樹葉一樣培育著新業務,典型如咖啡。
根據公司的官方信息,2024 年1 月15 日,公司上市新品900ml炭仌大黑咖,零售終端定價 9.9 元/瓶,按公司的話說:炭仌咖啡也是做好了要長期培育的準備。
隔壁日本的咖啡市場從發展到成熟用了20年的時間,當下國內對咖啡的認知還處于早期階段(停留在瑞幸培養的咖啡+萬物階段,還不會品嘗咖啡的本味),農夫現在推出的專業咖啡產品目前只要求積淀,不追求放量。
未來,也許有一天,炭仌也能復刻出東方樹葉的奇跡,讓我們拭目以待。
聲明:文章僅記錄作者思想,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巨大風險,需謹慎謹慎再謹慎,希望大家像對待裝修房子一樣對待自己的投資,不要讓挑公司的時間還不如你挑家具的時間來得多,你對待小錢能反復權衡,怎么對待大錢反而如此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