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聲音認識世界 這支盲人樂隊找到了自己的“音樂人生”
他們用聲音認識世界,貴州這支盲人樂隊找到了自己的“音樂人生”
請緊閉雙眼,去聆聽,去歌唱,去感受沒有畫面只有單純演奏不一樣的音樂感覺。
在貴州貴陽有一支這樣的樂隊——“折耳根樂隊”。6名成員中5名是視力障礙者,相遇于貴州盛華職業學校的他們如今已經畢業,白天為了生活各自忙碌,有送外賣的,有按摩的,晚上相聚排練。鼓手陳昌海、吉他手楊志、主唱陳克興、主音吉他手彭萬海、吹奏楊林、鍵盤手李萬品……
他們用歌聲來表達自己,在其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音樂人生”。
遇見熱愛音樂的你
楊志,年幼時因為一場意外,視神經畏縮,雙眼失明。彩色的世界在楊志的生命里消失,生活因此跌入了谷底。一次偶然的機會楊志接觸到了許巍的歌曲,旋律,歌詞,他被深深吸引住。
“我真的喜歡許巍老師的每一首歌,”楊志說,“因為我是從他的歌聲里、他的歌詞里重新找回了自信與堅強。”克服視力障礙用去學習吉他,用更專注的聽力去感受音樂的力量,楊志的生活也慢慢好了起來。
命運總會有最好的安排,在貴州盛華職業學院,楊志和陳昌海相遇。陳昌海說,“或許是因為我們都傾向于用聲音去認識這個世界,所以我們都很喜歡音樂。”
尋找更多的人一起唱歌,陳昌海和楊志有了組建樂隊的想法。但不會彈奏樂器,因為視力障礙學習更加困難,陳昌海心里有些退卻。楊志將自己的故事告訴陳昌海,來自最好“樂友”的故事給了陳昌海極大的勇氣�;沓鋈チ�,不留遺憾,給自己一個完美的校園生活。
“當時就和學校的老師溝通,看能不能組建一個樂隊,”陳昌海回憶說,“學校不僅幫助我們尋找隊員,還給我們一萬塊的啟動資金,我們的樂隊就成立了。”
圖為“折耳根”樂隊演出。受訪者供圖
“因為視力障礙,我們都渴望光明,所以最初我們將樂隊取名為光明樂隊,”陳昌海說。隊員有楊志、景其林,還有唯一的一名女生秦瑞。成立樂隊很順利,但是如何使用樂器成了難題。隊里除了楊志學習過幾年的吉他,其他的幾位隊員對樂器都還是“樂器小白”,加上視力障礙,讓他們的學習更增加了一個難度。
“隊里的楊志是全盲,而我能稍微辨別顏色,”陳昌海說,“楊志和我分享了他的過往,給了我很大的信心。所以我就鼓勵另外的兩位學員,我們要向楊志學習。”
別人用一個小時,他們就用五個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樂器。先用最敏感的觸覺去熟悉,再用靈敏的聽覺去感受。經過幾個月的學習與磨合,“光明樂隊”能較為默契的配合。陳昌海說:“那時候我們唱的最多的一首歌叫做《吶喊》,因為它既能表達出年輕人比較躁動的心,也能讓自己很放松。”
簡單的彈奏和翻唱,他們開始展露于學校大大小小的演出。臺上的動情演唱,臺下的助威吶喊,在音樂中他們找回了自信。“真的沒想到那么多人會喜歡我們,能站在舞臺上,和觀眾分享音樂,那一段時光真的很美好。”楊志說。
圖為“折耳根”樂隊演出。受訪者供圖
不舍解散但必須面對現實
從校園大門走出,生活不僅僅只有學習和音樂。面對時間、地點、就業等諸多的生活“考題”,畢業后,帶著行囊,“光明樂隊”的成員們奔赴各地,開始了自己的新生活。這支樂隊的美好時光,定格在2014年的夏天。
陳昌海說:“因為我們比普通人面對的困難要多,所以在討論解散樂隊的時候大家都比較能從容面對,在一起幾年的時光是真的不舍,但我們不得不面對生活。”
圖為陳昌海、楊志街邊演唱。受訪者供圖
從2014年到2016年,陳昌海在盲人按摩院打工,每天上班、回家,單調的生活讓他時長響起在大學時的“音樂時光”。“還是想唱歌,還是忘不掉。”陳昌海說,“我和楊志都在打工,所以我們決定去利用閑暇時間去街邊唱歌試試。”
工作為了生活,音樂才是生活,在這兩年的時間里,陳昌海和楊志去到貴陽的各個地方演唱,他們依舊用自己的方式延續著自己對音樂的追求。
打算開盲人按摩院,先解決自身收入問題,再讓樂隊重建。在這兩年的時間里,陳昌海通過思考和積累,有了新的打算。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恩師和身邊的朋友,并尋求他們的幫助。
“給饒院長和許多朋友說出這個想法的時候,他們對我都是肯定,也正是他們的肯定,讓我有了繼續走下去的勇氣。”陳昌海說。在朋友和老師的幫助下,2016年,陳昌海的按摩店起步了,楊志也進入到店里工作。
圖為“折耳根”樂隊成員工作。王曦 攝
生活“撥云見日”
“折耳根樂隊”成立
陳昌海的按摩店步入正軌后,他們開始著手重建樂隊。通過和身邊的朋友聯系,楊林加入了進來。最讓他們意外的是,在學校學習時喜歡他們音樂的彭萬海在聽到組建樂隊的消息后也加入了進來。
“我雖然四肢健全,但真的挺佩服他們面對生活的勇氣,我也想通過加入他們,學習他們如何面對生活,如何面對困難。也希望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多一些屬于自己的快樂。”彭萬海說。
2014年陳昌海和楊志在街邊演唱時,偶遇的陳克興也從從外地趕了回來,漂泊多年的他想回到家鄉,也想繼續做音樂,五名隊員聚集成功。2018年“折耳根”樂隊成立,取名“折耳根”,寓意身處黑暗,也要心中有光,生活才會變得更美好。
圖為“折耳根”樂隊排練。受訪者供圖
時間湊不齊,5個人商量決定,在晚上都下班以后再排練。沒有地方演唱,店里關門后,陳昌海就把店里的桌子、椅子搬開,騰出位置來排練,從2018年開始,這樣的排練持續了兩年。
在今年年初,一位好心的朋友向他們提供了一間免費的排練室。他們搬到了這個10平方米的房間,親自動手裝上了隔音棉等設備,一間像樣的排練室誕生,新的隊員李萬品也加入了進來。
磨合,磨合再磨合,排練,排練再排練。因為視力障礙,他們排練一首歌曲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也正因為這多出來的相處時間,讓大家大的關系變得更加融洽。生活慢慢在變好,他們創作的歌曲旋律也從低沉變得歡快。
“星期六去彈珠珠,星期天去桌麻雀……”一首講述童年時光,回味童年生活的歌曲,輕快、爽朗。
圖為“折耳根”樂隊排練。王曦 攝
創作這首歌的陳克興說:“經歷過那么多,得到那么多的幫助,遇到這么好的朋友,我覺得,我的音樂不應該只有悲傷,也應該有快樂,不應該只有吶喊,也應該有那種歡樂和那種讓人能夠記住,一聽就輕松的東西,自由自在的那種感覺。”
如今已經有6首原創歌曲的“折耳根”樂隊在未來還有一個小小心愿,就是希望能再創作幾首歌曲,出一張屬于自己的專輯,告訴大家即使被命運遮住“眼簾”,但是卻依舊熱愛音樂、熱愛生活的樂隊故事。
加油!“折耳根”樂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