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水環境明顯改善 水韻江蘇錦上添花
2019年,經過好幾輪整治,南京長江段江豚戲水、太湖桃花水母重現、連云港灌河口偽虎鯨群回歸……曾經的水生生物多樣性也在慢慢回歸。這些都是江蘇水環境質量改善的一個縮影。監測數據與此相印證:全省國考斷面優Ⅲ比例77.9%,同比提高8.7個百分點,國考斷面和主要入江支流斷面全面消除劣Ⅴ類,創“水十條”實施以來最好成績。
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江蘇發揮組織領導作用,省市上下聯動,列出水環境突出問題清單,制定整改方案,對124個問題逐條明確整改措施、完成時限、責任單位,明確銷號流程。省有關部門主動作為、各司其職、同心協力,打好碧水保衛戰。
水源地監管從來不放松
為嚴格飲用水源地保護,江蘇完成城市及縣級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環境狀況評估,推進水源地達標建設,開展“千噸萬人”鄉鎮及以下集中式水源地清理整治專項行動和基礎信息調查,開展洪澤湖水環境問題專項排查,對25條入湖河流實行全覆蓋監測。
今年,江蘇自動監測站網建設規模空前,全省水質自動監測站達到了641個,并計劃兩年內新建省級水質自動監測站151個。
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永不停歇
據了解,長江穿行江蘇400公里,全省80%的生產生活用水來自長江,水質改善也意味著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的加強,意味著太湖連續12年實現“兩個確保”,意味著314條黑臭水體在消失。
南京長江四橋附近的長江匯興隆洲綠色綜合服務區是目前長江上最大的水上服務區,過往的船舶不僅可以在這里加油,補充生活日用品,還可以在這里處理排放生活污水和垃圾。
隨著江蘇“江河碧空”專項行動的開展,通過水上免費交通、免費錨泊、免費生活垃圾接收、免費生活污水接收等措施,實現靠港和錨泊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全接收,啟動400總噸以下船舶污水收集裝置改造工作。
12年來,江蘇鐵腕治污、科學治太,應急防控和長效治理兩手抓,控源截流與生態修復齊推進,累計投入2000多億元,組織實施了工業點源治理、生活污染治理、生態修復等11類生態環保工程。拆除東太湖4.5萬畝和滆湖2.3萬畝圍網。對太湖一級保護區、蘇南運河沿線等地實行常年輪作休耕,2019年輪作休耕130萬畝。
多措施助力長江生態環境修復
江蘇綜合運用無人機航空攝影、衛星遙感、人工勘察等各種手段,對長江入河排污口、入海排污口開展“拉網式排查”,入海排污口經過縣、市、省三級復核,完成登記造冊。
利用處置設施開展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變廢為寶。在常州武進區雪堰鎮新康村有機易腐垃圾處理中心,工作人員將分揀好的垃圾投放到一臺大型機器中,農業廢棄物混合畜禽糞便經過加工變成了有機肥。
省生態環境廳開展沿江開發區“水平衡”專項行動,異地檢查、明查暗訪。目前多家企業對發現的雨污、清污混流情況進行了整改,并安裝用水流量計,對發現的漏點進行了維修。
壯闊之長江、浩瀚之黃海、靜美之太湖,江蘇伴水而生、因水而興,防治污染、保護河湖,依然任重道遠,我們要切實擔負起一代人的責任和使命,為“水韻江蘇”的金字招牌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