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飲用水中消毒副產物對人體的危害,納濾技術保障飲水安全健康
在城市供水系統中, 消毒是最基本的水處理工藝, 它是保證用戶安全用水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其中,因氯消毒具有操作方便、價格低廉、性能穩定等優勢,成為當前國內外主要的消毒方式。但需要關注的是,用氯雖然能夠有效殺滅水中的致病菌,但同時還會與水中天然有機物發生反應生成具有毒性和“三致”作用的消毒副產物,嚴重威脅人體健康。近年來,在實際應用中,人們發現納濾膜作為先進的凈水技術,可以有效去除飲用水中氯化消毒副產物,使飲用水水質達到安全優質飲水水質標準。
飲用水中氯消毒副產物具有致癌性和致突變性
據《科技風》雜志刊登的《飲用水消毒副產物生成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一文顯示,目前已檢測到的消毒副產物有600多種,包括三鹵甲烷、鹵乙酸、鹵代乙腈等,其中三鹵甲烷和鹵乙酸含量和占總消毒副產物的85%以上。且三鹵甲烷和鹵乙酸等消毒副產物都被證明有致癌性和致突變性。流行病學研究發現,飲用氯化消毒的量與膀胱癌、直腸癌等的發病率之間有相關性。
因此,為保障飲水的安全,對氯消毒產生的副產物進行有效控制十分關鍵。
去除飲用水中氯化消毒副產物,納濾技術更勝一籌
近二、三十年,人們對飲用水中氯化消毒副產物對人體的毒副作用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國內外專家也積極深入探尋去除水中氯消毒副產物的方式方法。其中,膜法技術被認為是一種更高級的深入處理手段,而納濾能對水中臭味、色度、消毒副產物前體及其它有機物和微生物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且工藝簡單,過濾后的水質安全健康,產水率高,廢水少,能耗低,被視為一項具有巨大前景的凈水技術,因此得到高度重視。
據了解,納濾技術是介于超濾和反滲透之間的一種膜分離技術,其通常表面荷負電,孔徑范圍一般在1-2 nm,可通過分子級別的結構設計來實現膜內動態水通道結構分子級別的調控,通過電荷、孔徑等因素的組合來最大程度實現差異化分離。納濾膜屬于壓力驅動膜,可在很低的操作壓力下高效地脫除有毒有害物質,同時有效地保留水中對人體有益的礦物元素,是目前世界水處理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
經研究表明納濾膜對三鹵甲烷(THMS),鹵乙酸(HAAS),CHFP(水合氯醛前體物)的平均去除率為97%,94%,86%。納濾膜的孔徑屬于永久孔與暫時孔的過渡態,即介于0.5nm~10nm之間,且納濾膜對有機物極性小分子的選擇性一方面基于溶質尺寸,另一方面基于溶質電荷,并且在溶質的傳遞行為中,電荷效應比尺寸效應更占優勢。因此,三鹵甲烷、鹵乙酸等能夠被有效去除。在實際應用中,通過選用合適的納濾膜,可以使飲用水水質滿足更高的安全優質飲水水質標準。
此外,納濾技術還在工業水處理、醫藥廢水、垃圾滲濾液處理、淋浴水回用、特種水處理及海水淡化等水處理領域得到了很好的應用。未來,隨著納濾工藝及其配套設備的日趨完善,相信納濾技術將在其他更多領域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和應用。
納濾膜產業聯盟成立,助力納濾技術再上新臺階
為進一步提高納濾膜技術的創新研發和應用,加快推動建設健全納濾膜產業和市場,中國膜工業協會工程與應用專業委員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北京碧水源凈水科技有限公司、時代沃頓科技有限公司、金科環境股份有限公司五家單位聯合發起成立了我國首個納濾膜產業聯盟。本聯盟由行業專家、業內學者及納濾相關的企業單位自發組織。
納濾膜產業聯盟主要圍繞納濾技術的推廣,納濾膜標準體系的建立以及納濾膜在行業的交流與合作等方面展開工作,為納濾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動能。同時,作為一個行業技術促進與交流的平臺,納濾膜產業聯盟也希望能夠有越來越多的業內外人士參與進來,在推動納濾膜技術發展普及的同時,讓我國的納濾膜技術再攀高峰,造福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