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飲料吃水果導致酒駕?專家稱不用過于擔心
近日,一個喝飲料能引發酒精監測器酒駕警報的系列視頻在網上廣泛傳播,點擊率最高的已經達到了63.8萬。視頻中,常見的魔爪、紅牛、屈臣氏干姜味汽水這些無酒精飲料紛紛“中招”,均能引發酒精檢測器酒駕警報。
不僅僅是飲料,網上還有報道顯示食用荔枝、榴蓮等水果,也會引發檢測器酒駕警報。飲料、水果真的會導致酒駕嗎?新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無酒精飲料不會造成酒駕
對于喝飲料引發酒駕警報的視頻,科信食品安全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鐘凱向新京報記者表示,視頻中實驗的飲料均不含有酒精成分,該系列視頻的可信度相當存疑。
美國食品技術協會高級會員、科學松鼠會成員、科普作家云無心也表示,飲用無酒精飲料不會造成酒駕,網上流傳的視頻,一種可能是造假,另一種可能是飲料中的某種物質可能讓檢測器產生了信號,從而判斷為飲酒。但是由于無法獲得視頻中的酒精檢測儀器,目前無法確定具體的情況。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法制處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對于這類視頻,大家不用輕信。國家對于交警使用的酒精檢測設備有著明確的標準,而對這種私人購買的儀器,無法判斷是否符合相應標準。
含酒精及發酵飲料不建議駕車時飲用
除了無酒精飲料外,市場上還有很多含酒精及發酵飲料,對此,科信食品安全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表示,并不是所有飲料都不會造成酒駕,飲用酒精含量低于0.5%的軟飲料后駕車,確實存在酒駕的風險。
我國《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規定,在制造或加工食品時使用的、存在于產品中的任何物質,均需在配料中進行標注。因此,阮光鋒建議,消費者在選購商品時,只要看清配料表便可了解該種飲料是否適宜駕車時飲用。
此外,阮光鋒還特別強調,像格瓦斯這類飲料,屬于麥芽汁發酵飲品,發酵后是可能產生酒精的。雖然在產品包裝中沒有標注,但是建議消費者盡量不要在駕車時飲用。
水果產生的酒精不會進入血液
除飲料外,網上還流傳著食用荔枝、榴蓮等水果會造成酒駕的報道,是真的嗎?
阮光鋒表示,水果的確會產生酒精,關鍵是看它的含糖量和新鮮程度。因為水果本身是植物的一部分,采摘之后里面還有一些活的細胞,自身還會進行呼吸作用,會因呼吸作用產生酒精。可以說,含糖量越高的水果,越容易產生酒精,采摘之后放置時間越長的水果,越容易通過有氧發酵產生酒精。
荔枝等水果糖分多,在特殊情況下確實會產生酒精。但是這種因呼吸作用產生的酒精,食用后會停留在口腔,不會進入血液中,而查酒駕標準主要是看血液中的數值,吹氣只是初步判斷。因此,食用水果不會造成真正的酒駕,消費者不用過度擔心。